資料圖片:中國是A330機隊規模最大的國家,A330系列也是中國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
盡管受到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勢頭依舊強勁。2015年,國內航空運輸量增長超過12%,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交付中國市場的新機數量再創新高,平均每天有一架飛機交付給中國,其中有200架來自波音。在波音民機集團東北亞區市場營銷執行總監霍達仁看來,中國市場經濟轉型促進航空業持續發展,將為包括波音在內的航空制造商帶來更多市場機遇。這其中,中國的國際航空市場表現出了迅猛增長的態勢。
長期以來,國內航空公司在國際航線數量、客源與服務上不具備競爭優勢,最近幾年這一現象卻悄然發生著改變。2015年底,中國民航遠程運力增長率達到22%,其中國內航空公司占比近40%。2015年新增國際航線超過220條,來自國內航空公司的新航線為173條。“國內航企已成為拓展國際市場的主力軍”,霍達仁強調,不久的將來國內航空公司將在進出中國的遠程市場中占到一半以上份額。
中國出境游旅客數量的飛速增長是刺激國內航空公司集體發力國際市場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增長速度達到18.7%。同時,燃油價格的持續下跌也給航空公司征戰國際提供了資本。
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了飛機產能的持續增加。霍達仁介紹,2015年,波音在全球共交付762架飛機,占據全球55%的市場份額。在寬體機方面,波音交付了全球65%的飛機,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拓展國際遠程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國內航企積極進軍國際的征途中,“年輕”的波音777-300ER和波音787系列飛機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波音777-300ER被稱為“遠程市場領導機型”,該機在航程、載客量、燃油效率、旅客舒適性上表現優異,全球交付量已達614架。目前國內在役的波音777-300ER飛機數量為35架,其中51%用于服務全新市場(如中美與中歐航線),35%用于替換老舊機型,剩下的用來提升航班頻次。
如果說777-300ER針對的是高頻次遠程航線,那么波音787則為航空公司開辟遠程低密度的新航線提供了高效支撐。目前有3家國內航公司和10家外航在進出中國航線上運營著787,國內航空公司使用787執飛的16條航線中有12條為新開直飛航線。到今年2月,波音787在中國遠程市場中的運力將比2015年同期增長60%。霍達仁透露,南航、海航和廈航三家公司現共有26架787-8,今年將有更多的787-9加入國航。
在拓展國際航線的競爭中,波音以“先用787開拓全新的瘦長航線、待需求上升后再用777提升運力,兩種機型相互補充”的策略吸引航企以新機型開拓遠程市場。而空客則拿出更“適合中國民航發展”的A330客機,讓航企利用現有機隊拓展“中短程航線”,并延伸至“遠程航線”。
截至2015年底,國內航空公司共運營A330飛機170余架。中國是A330機隊規模最大的國家,A330系列也是中國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同時,空客A330系列還是執飛新開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寬體飛機。
在2015年新開航線中,既能看到用A330執飛上海浦東-新加坡、北京-科倫坡等熱門的東南亞航線,也有A330執飛上海浦東-西雅圖、重慶-羅馬、北京-哥本哈根等遠程的中歐和中美航線。此外,空客每年投入數億歐元用于A330系列飛機持續改進,以保持其創新技術優勢,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目前,A330系列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提高到了242噸,國航將利用A330更遠的航程拓展運力。空客在天津新建的A330完成與交付中心也將于2017年實現交付,這將大幅提高空客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速度。不僅如此,換發升級的A330neo與全新A350XWB也將為中國航空公司發力國際市場提供更多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航線的增長熱潮正從一線城市延伸到二線城市機場。為了緩解一線城市機場擁堵與起降受限的問題,更多的航空公司將目光投向二線城市的直飛國際航線。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推動下,西部地區航空產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據悉,成都、武漢、西安和廈門等二線城市的航線頻次在2015年增加了52%,遠高于北上廣三大機場19%的增長率。
“中國的國際增長才剛剛開始。”霍達仁認為,隨著多國對華簽證政策的開放、中層消費力和年均收入的增長,加上目前僅有6%的中國公民持有護照,出境游還會迎來大幅增加。霍達仁預計,國內出境運量將在未來2年內保持20%的增長率,中國國際航空市場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